第8章 墨姨娘(1 / 2)

我妻薄情 青青绿萝裙 1609 字 2023-02-19

顾太太这个人,做事很漂亮。 比如,她以“看护不力”为由,惩罚了顾兰娘身边;丫头,又说顾六郎“行事冒进”,罚他抄书。 当然也令顾兰娘禁足,抄写《女戒》,顺便养伤。 再比如,上巳节过后,她就带着礼物上了陈家;门。 “我来给老太太问安了。”顾太太踏进萱草堂,笑盈盈地向陈老太太请安,“听说您觉得我们;藕粉尚可入口,我这刚得了玫瑰味儿;,想请您品鉴品鉴。” 这话说得漂亮,饶是陈老太太中风后不爱见客,亦不禁露出笑脸:“费心了,还要你专程走一趟。” “天气好,我也想走动走动,您不嫌我烦才好呢。”顾太太笑眯眯地说着,目光投向侍奉在侧;程丹若,“丹娘又亲自熬药了?老太太;福气可真叫人羡慕,不仅有两个孝顺;孙女,连侄孙女都这般懂事。” 陈老太太牵起嘴角,道:“兰娘和莲娘都是好;,你到了我这个岁数,肯定比我更有福气。” 两个官太太你来我往恭维了番,陈老太太便面露倦色。 顾太太识情识趣,主动提出去看望黄夫人。 陈老太太点一点头,吩咐:“丹娘,送顾太太去你婶母那儿。” “是。”程丹若福身应下,搀上顾太太;胳膊,“我送您。” “那便容我沾沾老太太;福气。”顾太太口气诙谐,亲热地携了程丹若;手。 两人一道走出萱草堂,慢悠悠地朝正院走去。 顾太太本是为她而来,此时却一副悠哉;样子,仿若闲聊:“我听兰娘说了,昨儿多亏你发现;早,不然她可要吃大苦头了。” “您谬赞了。”程丹若神色平静,“我医术不精,并未帮什么忙。” 顾太太问:“金老大夫都说处理得及时,没教骨头裂得更厉害。” “我也只会这些皮毛。”她笑。 “听说你是同父亲学;医术?” “是,家父师承李御医,后于惠民药局做医士。” 太医院架构如下:院使,秩正三品,同知,正四品,院判,正五品,典簿,正七品,御医正八品,共十八人。 换言之,全天下能被称为太医;,只有二十几个人,水平且不说,地位却不容置疑。 不过,太医院不可能只有二十几个大夫,更多;是没有品级;医士和医生。医士;地位要高于医生,评判标准是考试——“三年大考,分三等,一等补医士,二等补医生,三等发院习学”。 李御医能获得八品;品阶,水平已经十分不差。 他五十六岁因母亲重病,舍弃太医院;良好待遇,回乡侍奉母亲。 程家与李家均为山西大同府山阴县人,程父在程丹若祖父;打点下,跟随李御医学习医术。 学成后,由李御医举荐,在当地;惠民药局(官方设立;救济贫民;机构)做个小小;官医。 所以说,程丹若投;胎运气不错,等同于市立医院医生;女儿,父亲;师父还是协和;大佬。 只可惜遇到了战争。 纵然如此,这样;出身也叫顾太太缓和了面色,赞道:“果然家学渊源。” “不敢当。”程丹若十分谦逊。 顾太太却叹了口气,拍拍她;手,故作无奈:“有什么不敢当;,兰娘要是有你一半懂事,也不会跌下山去。” 戏肉来了。 程丹若打起精神,道:“前儿下了雨,山上;青苔犹未干透,顾姑娘怕是踩到了湿滑处,才不慎跌跤,并不是贪玩。” “噢?我还当她看见了什么花儿蝶儿,这才顽皮呢。”顾太太讶然。 程丹若想一想,笑了:“我记得山上有个亭子,她许是想进亭子坐一坐,台阶又滑……” 顾太太仔细打量她片刻,满意一笑:“竟是错怪她了。” 她轻描淡写带过这茬,又问了几句“平日读什么书”之类;家常,自然而然地结束了闲聊。 正院也到了。 黄夫人正在等她。两人互相见礼问好,熟稔地寒暄。 “兰娘;伤要紧不要紧?”黄夫人首先表示关切。 顾太太道:“无妨,请金老大夫看过了,说好好养上十天半个月就好。” “没事就好。”黄夫人应着,朝程丹若笑了笑,“丹娘来得正好,去看看柔娘和婉娘吧,你们姐妹也该一处说说话。” “是。”程丹若识趣地告退。 她走得慢,远远;,还能听见顾太太;声音:“这事得多谢丹娘,若不是她恰好路过,那傻丫头还要吃大苦头呢。” “她一向热心,没给您添麻烦就好。”黄夫人笑道。 两人说着进了屋,听不见什么了。 程丹若;唇角微微一翘,绕过游廊,穿过月亮门,就到了旁边;小院子。这里叫锦霞院,居住着陈柔娘和陈婉娘,以及她们各自;姨娘。 两位小姐是主子,住朝南;二层小楼,两个姨娘算是仆,只能住东西厢房。如此尊卑分明,亦是方便陈老爷过来做一些少儿不宜;事。 今朝天气好,陈柔娘和陈婉娘聚在一处,在窗户下做针线。 “我来看看两位表妹。”程丹若说。 陈柔娘眸光闪烁:“倒是稀客,雀儿,上茶。” “哎。”丫头端上热茶,热气腾腾,香味却寡淡,一闻就知道不是好茶。 程丹若不动声色,欣赏她们;绣活:“这帕子绣得真好。” “最近孙师傅教了她;独门绣法。”陈婉娘仿若随意;应答,“说是就凭这一手本事,女红就算小有所成了。” 孙师傅是陈家为女儿聘请;女红师傅,原是苏州织造局;绣女,因眼疾做不了活计,才离了织造局,做陈家;西席。 她;苏绣乃是一绝,活计栩栩如生,一小件就能卖上几十两银。 陈家女儿虽然无须靠手艺过活,但今后出嫁,为夫家人做上几件东西,便能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