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 少年人 惨痛的代价(1 / 3)

我妻薄情 青青绿萝裙 2088 字 11个月前

祝灥离家出走的第一天, 顺利得不可思议。

他层层套娃,先瞒住田太后,再借满太监之手半隐藏身份, 最后利用董千户畅通无阻地离开了京城。

外头的世界和他想的大不相同, 但京城繁华之地,车水马龙, 人来人往,城郊也不算冷僻。

他在天黑时找到一处庄子,打听了得知是薛尚书家的, 便使钱借住。

庄子的管事不认得他, 可见他打扮富贵, 知道大有来历, 毫不犹豫就同意了, 还端出热水茶饭, 供他吃穿休息。

而祝灥衣食不缺, 顿时安心, 感觉外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无论两个小太监怎么劝,他都不肯回去。

次日一早, 他用过茶饭, 拿钱买了两匹马,再次赶路。

这回不太巧, 碰见了永春侯府的大爷,对方将信将疑地叫了声“大公子”, 把他吓得够呛,拼命挥鞭跑路。

一气儿跑了老远,行人渐少才放慢速度。

他翻出舆图, 对照认路。

这事也很顺利,皇帝看的舆图详尽无比,山川溪流村庄都有标记,他甚至找准了位置,朝大军驻扎地赶去。

可惜的是,好运气总是会用完的。

祝灥一路太过顺利,离宫的谨慎就在不知不觉中消散。

他看到一头鹿,想起猎鹿之说,兴致勃勃地追赶了一阵,最后发现董千户的佩弓就是垃圾,压根不好用,这才无奈放弃。

期间,两个小太监又跪下来求他,他兴头没过,依旧不许,但也怕太黑了不好借宿,及时转回官道。

可驿站本就是按照路程定的,他在半道浪费太多时间,天黑之际,赶不到预定的地点,被迫露宿野外。

“这么热的天,住野外不要紧,我们多点些火把赶狼就是了。”祝灥像模像样地分析。

两个小太监一听,虽然不安,可也说不出反驳的理由。

他们都是七八岁就入宫,且都是被父母亲长送去阉割的,随后就被统一送进宫里培训,知道怎么伺候主子衣食住行,怎么讨好打点,可对野外生活一无所知,比祝灥还无知。

想到现在是初秋,秋老虎还没过,晚上他们窝在低矮的屋里,经常热得整夜翻身不止,就觉得小皇帝说得也有道理。

而祝灥见他们呐呐,心中不免得意。

他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小太监伺候,而不是更有经验的中年太监,就是怕他们管东管西。两小太监就不同了,几乎和他一起长大,忠心耿耿,一心靠他,和母后、姨母都不亲近。

祝灥在宫里待了十五年,学到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欲成大事,须有自己人。

现在,他是能做主的人了。

他们选了一处避风地,捡柴火点火。其中一个小太监还拿出水囊,到不远处的泉眼取水,这是他早晨问庄子里的人要的,这会儿果然派上用场。

另一个小太监则从怀里掏出干粮,是他昨晚使钱叫庄头婆娘烤的饼子。

祝灥喝着泉水,咬着干饼,不太满意:“打点猎物烤着吃。”

“奴婢会做陷阱。”一个小太监说,他进宫前,跟父亲进过山,打猎不会,设陷阱抓野兔还是做过的。

祝灥大喜:“快去。”

“欸。”他乐颠颠去了。

另一个抓耳挠腮,却实在没本事,只好摘下树叶,替祝灥扇风赶蚊子。

祝灥渐渐感受到野外的恶劣,可正兴头上,看什么都新鲜,并未恼怒,反而拿了树枝扒拉地上的虫蚁。

夜色浓郁,风穿过山林,发出鬼魅似的嚎叫。

祝灥有点害怕了,问:“他怎的还不回来?别是给狼吃了。”

“天黑,路不好走。”小太监轻声说,“这边离官道近得很,应该没有狼。”

祝灥略微安心。

又过了会儿,异响更清晰,冷风穿过树枝,将火焰卷如狂魔乱舞。

祝灥打了个喷嚏,靠近火堆取暖。

但风只是前兆,很快,淅淅沥沥的雨滴洒落,清凉的水汽扑面而来。

祝灥不讨厌夏天的雨水,幼年时,他总在西苑的水阁看鱼,望着水面下不断浮起的鱼儿拍掌大笑。

夏天的雨有什么可怕的呢?

凉快,舒畅,迅疾,哗啦啦下来,倏忽就走,干干脆脆。

但在野外,暴雨不再是解暑的良药,而是变成了雪上加霜的意外。

火堆很快熄灭了,祝灥躲到最大的树冠下避雨。

小太监道:“陛下,一会儿打雷可不能站在树下头。”

“为何?”祝灥露出少年人的胆怯,语气反而更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