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7. 大计无划 天衣无缝(1 / 3)

我妻薄情 青青绿萝裙 1838 字 11个月前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不公平的事。

比如祝灥生来就是皇子, 稚儿时便成为皇帝,坐拥江山, 主宰天下。再比如, 他无论做什么事,都可能造成极严重的后果,而他自己一无所知。

十五岁的祝灥是皇帝, 也是一个青少年。

他生来什么都有,很难认识到想得到什么东西,必须付出努力。

他眼巴巴地看着高山,不敢去攀登它,征服她, 反而盼着哪天高山倒下了, 裂开了,自动让路放行。

他渴望权力, 却也畏惧横在面前的巍峨高山。

故此, 受到野心驱使, 又被恐惧支配的他,只能对身边的人发出感慨:“朕究竟如何才能亲政?”

彼时,他身边最受信任的人,无疑是满太监。

十多年的陪伴与照拂,成功让他晋升为祝灥心里最亲近的人。他当年的投资,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而恰恰也是一切源于利益,不是忠心, 与昔年石敬跟在祝棫身边, 真正全心全意为主子谋划大不同,满太监的回答注定趋于保守。

“等陛下成熟稳重一些,才具显现, 宁国夫人放了心,定会主动还政。”

他不提杨首辅,因为祝灥并不喜欢杨峤,何苦自讨没趣?

他不提余有田之类的老师,唯恐祝灥发现,有些大臣的忠心比起太监,亦不逞多让,外头有的是人愿为天子效死。

他也不提张文华,此人野心勃勃,能屈能伸,可以与他合作,却不能让他代替自己,取代在小皇帝心目中的重要性。

他选择了最稳妥也最无效的回答。

等你长大了,有能力了,宁国夫人就会自动放权。

多么美好,多么正确,多么光明正大。

谁也不得罪,谁也挑不出错,更难得的是,他还说对了。假如祝灥真的是个优秀的领导者,程丹若放权后也会安心一些。

然后,祝灥信了。

满太监自己都不信的话,祝灥就这么信了。

也许是他天真没经验,也许是程丹若给他的印象如此,也许是别的什么缘故,总之,祝灥信了。

他开始琢磨该怎么显一显本事,好让姨母和朝臣知道自己的厉害。

就在这段时间,朝廷筹备好了出征事宜。

祝灥对战事很感兴趣,听说选定的是昌平侯,专门找冯皇后聊了会儿天。

冯皇后还未和天子圆房,十分珍惜与丈夫的独处时间,泡了茶,做了点心,绞尽脑汁回忆昌平侯的点点滴滴,争取能多留他一会儿。

她在冯家住了五年,在昌平侯夫人用心栽培下,知道的事儿还真不少。

昌平侯抗倭多年,对日本颇有经验。

他手下有一支精锐水师,虽然名义上不属于他,但其头领都对他唯命是从。

冯大的军事才能不算出众,却很会统筹后勤,家里的产业也蒸蒸日上。

冯二、冯三平庸些,冯四却是自小爱兵事,十几岁就跟着父亲在山东学习打仗。

祝灥听了一肚子的夸赞,第二天就召见了薛子聪。

薛子聪运气好,王尚书下台后就上了位,一路见证祝灥被立为太子、登基,身在内阁又不像杨首辅咄咄逼人,祝灥对他印象还不错。

“陛下召见,不知有何事吩咐微臣?”薛子聪也乐意亲近皇帝,言语温和。

祝灥似模似样道:“此次支援朝鲜,不知胜算几何?”

薛子聪懂了,小皇帝对打仗感兴趣,想多问问这个事儿。他最初有些奇怪,战事不问兵部,反倒问他,有点说不过去。

但想想谢玄英的身份,又释怀了。

想必天子已然意识到宁国夫人之势,有意避开了他们夫妻。

薛子聪赞赏小皇帝的心机,于是当仁不让,为他分析了一番:什么日本区区弹丸小国,朝鲜打不过是朝鲜本身不行,大夏兵力强盛,绝对没问题。昌平侯也是老将,经验丰富,必定手到擒来。

又说近几年国内没有大型灾害,粮食储备不少,民夫三万,后勤不成问题,朝鲜使臣也回去募集粮草,届时会负责出一部分粮草。

林林总总,大致为祝灥描绘出了战争的轮廓。

祝灥难得认真听讲,还做出思考:“依次辅所言,此战必胜?”

薛子聪信心十足:“不过时间长短罢了。”

祝灥满意了,笑道:“多谢次辅为朕解惑。”

他愉快地送走薛子聪,心中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但是否施行,却还没有彻底下定决心。

然而没几天,程丹若就病倒了。

天赐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