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阳平(1 / 3)

犁汉 痴人陈 2109 字 23天前

第650章 阳平

刘备的速度很快。

当得知天师教的张鲁已经拿下汉中,并有意放开道路归正朝廷,刘备毫不犹豫,带着五千北军吏士转道斜谷,直插新郑。

关西新编的这支北军五营并不简单,除了身量高大魁梧,可谓人人马战步战皆熟,再加上斗具精良,军纪森严,可以说是一等一的好营伍。

这就是刘协和乃父不同的治兵策略,刘宏编练了恢弘的西园军,但也耗费了太多的钱粮,而刘协则在他能力之内,优中选优,常置掖庭之下,号为肺腑之兵。

同时,这一次刘备为了机动,可以说将北军驻地的良马健驮一扫而空,这才搭建起这支一人双马的行军编制。

首先,张鲁没有朝廷的名分,甚至连益州方面的名分都没有,这让他统治汉中变得非常艰难。

如果段落错误请您稍后用主流浏览器访问(Chrome,Safari,Edge...)

但正如自己攻关难,对面也不敢轻易出动。

但在这个天下大争的时代,只有一个新郑有什么用?不如以此为宝,卖给朝廷,最后助天师道完成转型。

张鲁被这话夸得也颇为自矜,但还是知道事情急缓的,于是问道:

正是靠着这般机动性和坚韧不拔的素质,五百里蜿蜒斜谷道,刘备众军不及三日便开到了新郑城下。

李异身边的军吏也是当地人,一听这话就知道自家主将是在歪酸怪话,其中有个就点出来:

“将军,阴平至涪县的确有古道,也叫景谷道,但那里地险山阻,没听过能有大军能过的。别说走了,就是飞,敌军也飞不过那万重山。”

没有这样的名声,那张鲁会这么放下戒心?

君不见,昔日殿上杀袁太傅的刘备,这时候已经是人人称赞的汉室擎天柱了。

“可是定军山?”

但在随军幕僚杨修的介绍下,他才恍然,知道这天师道是真正益州的地头蛇,真是奇货可居。

刘备谦虚,摆手:

“这等军机本就是咱们军将该思量的,算得了什么?反而是天师所讲的天理精微,是能启迪众生的无上大智,备要学习的还很多呢!”

刘备并没有虚言降低张鲁的功劳,他就是要告诉张鲁,他这一次有大功。至于这会不会让张鲁小觑朝廷,他相信张鲁是想好了的。

所以,他对于刘备十分谦逊,并主动为他介绍了当下蜀地的局势。

至于……

而再将视野向南延伸,同样有一支军队行进在后方,同样也飘着两面大纛,一面书“向”,一面书“庞”。

在这崇山峻岭之间,阆水彷佛就是一条丝带,飘向天际。它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又彷佛一条鱼龙盘绕山间。

李异环视身边的这些军将,见他们那戏谑的样子,心里一声怒哼:

张飞恍然,反应过来:

“咱们走的斜谷道正在汉水之北,如果敌军守在定军山,就可依靠汉水来阻挡我军。而如果定军山在汉水北面,那汉水反倒要绝了他们后路。”

在和张鲁聊得热络,稳定了关系后,当天下午,刘备就让张鲁带着他来观察敌势,所看的正是阳平关。

说完,刘备就带着众人走了。

于是,在刘备的审视的眼光中,对面鼓声大作。

一直以来,刘备未尝不努力,未尝没有禀赋,但却总是以失败而告终,就是因为他一直找不到进入上层社会的敲门砖。

到时候保举他的子孙做个幕吏,也算成就一番佳话。

这下子,不仅张鲁疑惑,就是边上的杨修等人都露出探寻的目光。

张鲁这边除了讲益州形势,还为刘备介绍天师道的教义和情况,而刘备也很感兴趣,甚至主动提出日后回京想带着张鲁一起,他要为其引荐给皇上。

不过现在也好,正好让刘备看看阳平关守军的素质。

看了差不多后,刘备扭头,却看见那张天师面色愁苦,不禁笑了:

“看来我投朝廷是真的没错。”

实际上,他是第一次听说这人,也是第一次听说什么五斗米教或者天师道,甚至一开始他几乎将这伙人当成益州黄巾的余孽。

换句话说,阳平关就整个占据着对岸河道口最完整的平地。要想进攻此关,只能涉水。

虽然天师道经过三代经营,实力不容小视,但他们主要的影响力都在山里,如今占据一个新郑就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

刘备微微一笑,手指虚张,然后一捏,豪气道:

“破关之计已定矣,唯战而已!”

但一众人的脸色,尤其是刘备这些朝廷军将,分外难看。

左右面面相觑,不敢搭腔,但李异却还是一个劲讲:

“府君一味守金牛道,而忘记了武都、阴平方向。如敌军于武都转阴平,然后走小道入江油和涪县,到时候成都西南门户洞开,我看是要完。”

而李异则为了挽回面子,就圆刚刚的话:

“阴平难行我不知道吗?但你可知,纵然不趋涪县,也可循白水江直趋白水关。而从武都则更近,直接顺着阆水一路下来到白水关。可以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