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千骑(2 / 3)

犁汉 痴人陈 2038 字 1个月前

的结果却并不是曹操想要的。

他在这里潜伏这么多日,吃了那么多苦,填了那么多马粪可不是就歼灭几个鱼腩杂将的。

就在曹操想的时候,曹纯已经跳下了战马,开口问道:

“大兄,咱们要不要出兵。刚刚我远远觑了战场,那陈登完全不是对手啊,泰山贼参与伏击的一共两个校尉部,只出击了一校,就已经将陈登部击垮了,我担心后面就是有臧霸参战,怕也是打不过啊。”

曹操倒吸一口冷气,不相信道:

“怕是不能吧,泰山军两个校尉部也就是四千战兵,而此前探得陈登部战兵就有五千,怎会这么不济?而那臧霸来了多少人?”

曹纯心里大概估摸了一下,出了个大概的数字:

“怕得有四千多。”

曹操捂着额头,第一次认识到了这样一个可怕事实。

那就是泰山军竟然也有更强的。

他之前只和丁盛那贼拼杀过两次,所以片面认为泰山军的战力也就是这样。

的确是比他麾下战力高,但最多也就是和他最核心的虎步战力相仿。

但现在呢?那关羽部的两个校尉部就能匹敌两倍多的战兵,这是他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到现在,曹操突然想到了关羽部的全称是:

“泰山军左军元帅部。”

能为军之左,必然为全军之冠啊!原来人家早就告诉了自己。

于是现在就出现了这么一个问题了,那就是原先以丘外战场为诱饵引出关羽部的计划就不成立了。

是啊,人家两个校尉部就能应战,又何需再多的援兵?而关羽部不出现,那他曹操继续潜在这里也没了意义。

于是,曹操想了一下,果断下令:

“出军上马,随我支援陈元龙!”

众骑将大声应喏,随后千骑卷平岗。

……

还是在丘陵外的战场。

随着臧霸军突然出现在战场,泰山军和陈登军团吏士们的反应不一。

除了在一线继续奋力厮杀的,为全军预备的陈广还带着三个部留在后方,所以他率先看到了南面开来的臧霸部。

陈广心中一凝,却并不惊慌,他和郭默选择排阵而战自然就已经想好了这一情况。

敌有援兵,难道我就没有嘛?

于是,陈广令身边的信兵果断向着天空射发三支穿云箭矢。

尖锐的哨箭声刺破了天空,使得战场的陈登一阵惊疑,原本见到臧霸率军来源的喜悦也被冲淡了几分。

尔后,陈登眼睛一眯,就看到从前方的一道山峪口出现了一个黑团,随后这个黑团渐渐放大,很快就铺开在前面的山冈线上。

陈登身子一晃,双手将整个人都支撑在车轩上才勉力站着。

他看清了对面开过来的旗帜,上书“高”字,正是之前他一直寻找的高雅部。

他早就该想到,高雅部既然先他一步到此,那必然就在左近。

而就在陈登的心情急转直下的时候,他麾下的各部却截然相反。

由陈端、陈式两部组成的新的防线上,这些江淮兵自然是没有什么视野,他们和对面交缠在一起的郭默部一样,都是战场的瞎子。

但他们却可以听到后面的袍泽们那狂声欢呼。

只听他们纷纷大喊:

“援兵已至!”

这短短的四个字,给了这些江淮子弟无穷的力量。事实上,他们也正是靠着这四个字才支撑到现在。

这一仗太苦了,真的太苦了。

陈登军团弱吗?不,恰恰相反,他们可以说是江淮地区最顶流的存在。

你说丹阳兵傲视东南,但陈登军团也不是与这些人比斗过,战而胜之。从成军到现在,一年多来,他们足食足兵,上受陈氏恩义,下结袍泽同契,可以说无论是战斗经验、物质装备、精神意志,都是足够的。

你再说陈登那二百骑吧,别看数量好像不多,却纵横江淮,硬生生搏出“江淮劲骑”的威名。

江淮地区不产马,陈氏能供养出这二百骑,可见费了多大的财力和资源。

但,但怎么这仗就打成这样了呢?

射不及敌远,刺不及敌长,即便贴身肉搏,对面却都是穿着甲装斗具的铁甲兵,而他们多是江淮特色的轻便皮甲。

甚至论及战斗意志和战斗技能他们也远远不如。

对面的贼兵可以远用弓矢、近用步槊,贴用刀剑,甚至一些人自己还有一些自己的斗具,总之每一个都是善战之老卒。

而如果以上只是兵的差距,那泰山军所展现出的基层战术则更是让陈登军感到绝望。

泰山军每以什为排,齐排而进,什将居外指挥。

一旦什将战死,立马就会有军吏替换,保持阵线的指挥。而如果整什崩溃,他们却并不会因此撤下,而是三三结阵,穿插进攻。

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解决战时指挥的问题的。同样都是吏士,为何他就会听另外一个平级的。

真是费解。

此外,一些江淮军吏也发现了双方为何在战斗持续性上差距会这么大。

实际上,打到现在,陈登军团至少已经出动了六个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