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暮日(2 / 3)

犁汉 痴人陈 2174 字 1个月前

必然是有大事。所以端门尉不敢怠慢,忙让人拉杜畿上来。

杜畿知道今晚太过敏感,不敢多留。

而杨彪也早就看到了杜畿这名门生,见他塞给自己一帛书,还愣了下。

张松看了眼那个人,虽然心里不以为然,但还是闭嘴不谈了。

然后吴修就见榻上的刘宏又张了张嘴,但听不到说什么。

此时,看到旁边还懵懂的裴茂,张松戏谑道:

“巨光,你说咱们现在跪在这里做什么?”

“你呀,对国朝事真的是一窍不通,你父送你来当谒者,也不知道是爱你还是害你。我就告诉你吧,这前殿啊也叫路寝。按《礼记·丧大记》:‘君、夫人卒于路寝。’懂了吧,都来了这了,国家还能祈福得好?”

然后是张角,你之前不是献书给朕,教朕养年长生之道的吗?怎么突然就造起了反。还有你蔡老头,就是不让你多说话,伱就跑去投了贼?

这天下大事败坏到这步程度,皆是这些不忠不义之人负朕。

看见国家在张口,年纪很大,行动也不甚方便的张让忙上前趴在刘宏的耳边听。

守端门的吏长奇怪公车令的人为何不从北面入,怎么绕到端门这了。

整个未央宫有四个重要宫殿,从南到北分别是前殿、宣室、承明、温室四殿。

而边上候着的这些常侍、谒者,奉命,也陆续将廊庑两边的灯给点上,照得廊庑内恍如白昼。

张松还在那滔滔不绝地卖弄:

然后前殿之内又一次陷入死寂,所有人都在默默等待。

张松见说到这里,这小子还不懂,就知道他比自己这个益州士还土锤,便教道:

就在这时,一名叫杜畿的公车小吏匆匆奔了过来。

但颇有一番雄心的刘宏对这种不利于自己的图谶当然不信,于是他给自己登基后取了第一个年号:“建宁”。

张松看了一眼裴茂的好容貌,心里可惜:

“给我的谥号想了吗?”

这话用在刘宏身上倒也贴切,但谁敢说这个话呢?

所以,一时间所有人都将脸伏在地板上,气氛压抑。

所以吴修不敢怠慢,忙跪答:

他信任陈蕃、窦武二人,但这两人却联合起来造他的反。为此,他夷了他们三族。

吴修作为将作大匠,掌陵园事,这问自然是要他来答的。

“不妙,不妙啊。”

其实,之所以这么仓促,也是刘宏自己弄的。

外面暮日一点点消失,黑暗笼罩在所有人心头。

而从宫中到殿中,要过端门,而端门到前殿有一条六米宽的长道,左塾就是门道右侧的堂,也叫夹门堂。

他说自己的山陵就在京都,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

所以,众内朝吏不问继承人的问题是能理解的。

之后,张让呵斥王立,让他退下。

见此状,张让和赵忠忙上前给刘宏顺气,倒真的是真心实意。

而门外,则是殿内各家公卿的前后随扈,他们也知道今天之事的严重性,不断在端门外焦急走动。

按照堪舆学讲求要依山傍水,明堂开阔的原则,包括吴修在内的一干匠作府上下吏员,几乎都是不眠不休,才确定了龙首原这一地。

很快,候在廊庑边的女侍宫婢纷纷执香炉走了过来,给这些公卿大臣们驱赶外面的蚊虫。

“不是为陛下祈福吗?”

“陵选在哪了?”

……

刘宏当然明白杨彪那些人说的是什么意思,无论日后是否光复,都是想让他定都在长安。陵墓在这里了,都城还能跑?

但刘宏心里还存留着一丝振奋汉室的幻想,还想着打回京都,心里怎么也接受不了自己是个沦丧半壁天下的瓦缺皇帝。

如高祖、景帝、昭帝、宣帝和成帝就列于昭位,而惠帝、文帝、武帝、元帝、哀帝和平帝则葬在穆位。

张松身形瘦小,本是做不得谒者代表朝庭体面的。但谁让现在益州在关西朝廷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像张松这样的益州豪士子弟自然该有他一份位置在。

这个时候裴茂听明白了这个话,又瞥了眼立在众人之前父亲,接过了张松的话,道:

“所以大伙站在这里,是因为一场暴风将要来了。”

“为何不葬在咸阳原上?前朝诸帝大多不都是葬在那里的吗?”

但等他打开一看,心里就懵了。

要知道,自己修建的陵园是在京都,可不是在长安啊。本代哪一位皇帝最后是葬在西京的?

哎,也不知道自己的陵墓还来不来得及了。

这句话依然是由张让代为传达的。

只有床榻上的刘宏在听到这一番话后一直在那喘气,更是将这份压抑添了几分恐惧。

因为说这话的人是左中郎刘范,现在益州刺史刘焉的儿子。

而他做到了,在他登基的第一年,还是护羌校尉的老太尉就大破羌人,并在第二年全歼叛羌。

裴茂不理解,老实回道:

所以王立听到这句话后,放下刀笔,伏在地上对刘宏道:

“如是美谥或用‘灵’,如是恶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