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对弈(2 / 3)

犁汉 痴人陈 2085 字 1个月前

而没有水,大军行动是不可能的。

因为人和动物一样,大规模迁徙都是要沿着水脉行动,因为人需要喝水,只有沿着河水走,才能有足够大军所用的用水。

于是,赵国用了一条奸计,通过联姻,再诓骗代王入赵地,将他杀了,夺下了代地。

而一旦拿下代地,赵人就通过这里的飞狐口,可以进抵太行山的涞源盆地,这是太行山中最重要的一处河谷,可以作为太行山东西两方中任一方的前出基地。

而从涞源地再出太行山以东,又有两条路,这两条路都和水有关,北面的一路,是拒马河,而南面的就是唐水。

唐水在穿过五台山后,与拒马河再次相汇到一处巨泊,也就是白洋淀。这条道路是对大中山地区威胁最大的一条,可以说是直插在腰眼。

而当年的中山国人也不傻,他们也知道这条山道太过于重要,所以就在这里,也是距离唐县不远的险要之所,修建了鸿上关,也就是现在的常山关用来抵御从飞狐口出来之敌。

所以,到这里,人家沮授已经给张冲说得很明白了,那就是卢植不一定就是去常山关防御鲜卑了,他更可能是在防备泰山军。

很显然,卢植对于滹沱水防线是非常放心的。以赵国百年之努力,还不能突破滹沱水,你泰山军凭啥能?

但卢植也清楚,当年赵人是怎么破中山的。所以在他得知泰山贼拿下了井陉口后,就开始担心泰山贼复刻赵人的老路。

也就是从井陉口到太原盆地和沂定盆地,然后北上到飞狐口过常山关,直插冯巡的后方。

所以卢植就直接迁军到了常山关,率先堵死了这条隐患。

甚至沮授还颇为自信道,以他对卢植这位昔日幕主的认识,没准卢植也已经在紫荆关屯驻了兵力。

因为从涞源地的两条路,南面走山道是常山关,那北面走的就是紫荆关,从此关过,可直插幽蓟。

到这里,张冲才恍然大悟。

这个时候,他万分感慨为何历史上刘备蹉跎半生,屡次大败,直到有了孔明这样的谋主赞画才有了基业。

是刘备不勇吗?是刘备不能得人吗?是他不能抚士卒吗?

皆不是,是因为他的战略思维跟不上曹操。曹操自小接受的教育让他在视野格局上远远超过游侠任气好大马的刘备。

而现在张冲也是如此。

张冲没文化吗?当然不是,从某种意义上,他比此世所有人都有文化。但他即便知道历史长河的演绎,但他却缺乏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历史的细节。

就比如沮授说的赵人灭中山之事,张冲也知道,但他不知道这在地缘上是怎么表现的。他所听的历史叙事,更多的是人的层面,而不是环境。

但对于沮授他们这些汉人就不同了,他们生活在这片空间,和这片时空的山川河流都紧紧相连。他们知道从哪里可以到哪里,哪里又是必经之地。

而这些生活经验的细节,是此世代顶级豪族们所擅长的。因为这些路他们真的都用脚走过。

比如张冲眼前的沮授就是如此,他自小就有大志,习于山川地理人情,游历北疆,长其才情,这也是他能为卢植谋划北疆节节防御战略的根本原因。

有沮授讲解,他张冲才知道人家卢植移兵常山关的原因。不然自己还在那左右揣测,不得要领。

这就好像下棋,对面随手一子看似无聊,实际上已经堵死你了唯一可能赢的机会,这就是差距。

张冲悚然,这才认识了高级的智慧到底是何等程度。

但张冲这人就有个优点,就是特别尊重人,尤其是那些有东西的人,过去他对沮授还有点不以为然,不然也不会把人家晾在辎重营做账。

现在,张冲就开始虚心请教了,他给沮授一盘大枣,请教道:

“听先生所讲,本王才知道卢植的意图。但本王还是有一处疑惑,那就是为何本王的谍报说,卢植在常山关抵御鲜卑人呢?”

沮授是典型的君子,表现在对张冲这样的王者有一种莫名的尊崇。而这个时候这样的尊崇对象突然在言论和态度上突然表现得非常谦卑的时候,他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受到重视的感觉。

这是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自我催眠。五千年来,这样的知识分子不计其数。说到底,学得文武艺,那就是货于帝王家。

于是沮授赶忙一拜,然后将他的看法表达出来给张冲参考。

沮授说,可能现在常山关的确有鲜卑人袭扰。

因为常山关外真的有鲜卑人。

大致是在东汉初年的时候,因为匈奴叛乱,光武曾放弃了北地诸县,将雁门、代郡、上党三郡民,迁徙到了常山关以东。

尔后汉室大破匈奴,但却并没有再将原先的民众迁移回原地,而是给归附的南匈奴内附了,当时设置了一个匈奴中郎将来管理。

具体有多少匈奴人口在这个地区呢?谁也说不清楚。只是听说,光泫氏县一地的匈奴就有万帐落,可以拉出万人控弦。

不仅如此,这一地区还有鲜卑人。虽然鲜卑人与汉人仇杀百年,但鲜卑人并不像汉人是一个成熟的国家,它是一个游牧名族的集合,谁有力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