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北伐(2 / 3)

犁汉 痴人陈 2118 字 1个月前

昭以为,蔡公有点不合时宜。”

蔡邕也看了一眼这个佞人,反问:

“哦,哪点不合时宜。”

董昭认真道:

“没有一点。”

说完,黑胖子就不等蔡邕反驳,就对张冲道:

“如今天下大乱,奸雄枭獍不知凡几。这些人畏威而不畏德,畏力而不畏义,畏兵而不畏仁。想以仁义施彼辈,以图归附,不异于缘木求鱼。所以,臣请附北伐,布武幽冀,早日结束这沦沉乱世,功成业着,此才为真正的大义。”

说完就带头对着张冲重重一拜。

而那边,早看出张冲心思的严庄、高升也出列,对张冲一拜,道:

“臣等请附北伐,平定这乱世。”

这时候,蔡邕的脸都黑了。

他没想到这董昭以诡诈之术阿谀,曲解他的意思。他蔡邕有说只靠仁德吗?他蔡邕有说不平定四海吗?现在被这董昭一曲解,他倒成了丑角。

所以,蔡邕拿手指着董昭,气得发抖。

但他边上的同僚,也是他的学生路粹悄悄在后面拽了一下其师的的衣裳,才让蔡邕意识到形势。

上首的张冲听完诸多意见,转而对军将这一列,问道:

“众将有何意见。”

杨茂、关羽、张旦、丁盛、董访四校尉皆互相看了眼,然后一同出列对张冲道:

“我等请附北伐,解民倒悬,平定这乱世。”

这里面杨茂是刚从泰山地回邺城的,然后就被张冲任免为军中第二要职,中军校尉,领左右中护军甲士四千。

所以他包括关羽四人,就代表了军中众将的意思。

他们毫无疑问,要战。

张冲控制住形势,在这最明朗的时候,发声了:

“诸君说的都好,都对,但我只有一言告大家。”

说着,张冲扶剑而立,在众文武恭敬状中,雄言:

“侧榻之地,岂容他人酣睡。”

于是,第一场是否北伐就被一言而定。

……

而今日,泰山军文武吏再次齐聚军府,这一次他们要讨论整体的战略庙算。

和寻常的军伍不同,泰山军自泰山时代就讲究战前军略,只是那时候是张冲讲,众将听。而现在随着数年艰苦战事,诸多将领也成长起来,军略各有所长,正该议一议了。

张冲首先要与诸文武会商的,就是先攻城还是先略地。

我们常将攻城略地放在一起讲,但实际上二者是有侧重的。攻城就是先对敌主要城池要点进行围攻。而略地,就是先将敌围困城内,再对其他诸地乡野进行占领。

简言之,前者就是打攻城战,硬攻硬,打一地就得一地。后者就是,极速扩展,一把揽怀,然后再对怀里的菜逐个品尝。

以关羽等将的意思是,还是要打攻城战,这一方面是现在泰山军在攻城战上经验不够,而现在赵国北部诸县实力薄弱,正适合用来练手。

而且现在泰山军在吸纳了青州黄巾之后,仓促打合战有点风险,不如攻城战有主动权。

但时在列的郭图,却不赞同。

说来郭图也是敢的,以一降人之身,敢对关羽提出反对。

也许这就是其人的聪明之处吧。

郭图这人品行不够,但智谋却是有点东西的。其人恰说出了另外一番道理:

“我与汉军相较,长于野战而短于攻城。如关校尉所言,恰就是以我之短较贼之长,非智者所为。昔年,智襄子攻晋阳,经年不拔。今以大兵坐攻小城,胜不足喜,如如不能克,必然挫伤军势。冀北四郡本惶惶,见我顿兵城下必以为有机可乘。一旦徐严而来,我疲彼锐,危矣。”

郭图一番话说的不少将领深思。

是啊,攻城战哪是那么好打的,万一打不好,反倒让敌人有了想法了。

郭图见自己话说动了不少人,于是乘胜追击道:

“所以与其舍长就短,不如充分发挥我野战之长,先分略诸地,以柏人、巨鹿泽一线为限,攻略乡社、分置守长,收敛租谷。彼时,敌为我腹中,败亡就是转瞬间。”

郭图本以为自己一番话有理有据,比关羽所言更有执行性,就觉得这次自己出了风头了。

他踩着关羽这个粗坯武将上位,就是告诉这些人,军略非尔等所长,你们还是在下面老老实实填沟壑吧。

但可惜,郭图根本不了解他要踩的关羽是何等人。

只见郭图这边刚说完,关羽横眉怒目,直接对着郭图指戟骂道:

“好个狗奴,我为重将,有攻城野战之功。你不过区区降人,也想以口舌而位居我上?你也配与我关某同殿议事?还不退下。”

当关羽说四字“还不退下”时,声若洪钟,直接将猝不及防的郭图骇得退了三步。

郭图被关羽当面辱骂,整个人涨红,他怎么都没想到这关羽竟然在殿上就敢折辱他,他也是七尺男儿,如何甘受此等羞辱。

于是,他就要上前抓住关羽的衣襟,给他个好看。

但就在郭图上前一步时,突然看到关羽的眼神,整个人都僵住了。

这关羽想杀他!

这一定是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