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功过(2 / 3)

犁汉 痴人陈 2612 字 1个月前

,将这二十代北武士全部点射死了。

公孙瓒麾下的很多白马骑士也参与了狙杀,他一点没有制止。

这些代北骑士汉不汉,胡不胡的,就是幽州突骑的恶疮,他公孙瓒早就看不过了,死在这里也好。

但公孙瓒殊不知,正是他们这种极端排外的的汉家心态,才使得代北这种胡汉杂居的武士这么敏感,这么悖逆。

不过以公孙瓒的性子,就是意识到了,也不会在乎的。

没人统计代北骑士到底死了多少。

但作为看客的我们可以知道,代北突骑全营参加冲锋的有四百骑,其中二百二十三人战死,一百零六人受伤躺在战场上,只有七十一人被俘。而战马失踪或战死的,足足有三百匹。

一支有历史的辉煌之师就这样成建制的覆灭在战场的东面,并动摇着后面幽州突骑继续冲锋的决心。

这时候幽州突骑主将崔钧已经有心撤退了,但他看到了后面赶来的令兵,知道卢植肯定是让他继续战斗。

崔钧恍惚了下,看了看北面的家乡,深深吸了一口气,吐出:

“放槊。”

此言一出,阵前第一排的五骑放下了马矟,随后各排依次放槊。

这会幽州突骑在代北骑团覆灭后,还有千人左右,多的那些是后面陆续赶过来汇合的。

在重新整阵后,千人的突骑依旧列成了锥形阵。

具体是第一排五骑,之后六排每排都多二人,然后剩下的都是同等人数的排阵。这是一个典型的正面窄,大纵深的锥形阵。

这种阵型脱胎于步军的战阵,但实际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步兵呈锥形阵冲锋的好处是,后排步兵可以顶着前排前进,那就能形成向前的压力,凿穿对面的横阵。

但骑兵冲锋可不行,实际上前后相贴反而会让战马受惊,陷入混乱。再加上锥形阵本身的缺陷,就是容易被人从两翼袭击。所以骑兵以锥形阵冲锋,只有此阵的劣势而没有其长。

更合理的布阵应该是将骑兵布置成横队,因为同等兵力在横阵的情况下,无论是冲击力度还是攻击扇面上都更有优势。

除此之外,以横队冲锋更能发挥骑兵的离散特点。一旦正面受阻,横队能顺势从敌军两翼伸长包抄,攻击敌之薄弱环节。

既然锥形阵的缺点这么多,横队的优势那么大,那为何崔钧要布置这样的锥形阵呢?是他不知兵嘛?

不是。

是因为现在的幽州突骑没办法做到排横阵。

直接以横阵冲击,固然有很多优点。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骑团必须要有一定的操练。

以前的幽州突骑可以做到各部的横队冲击。但现在,千人的突骑马队,几乎是来自五个部,彼此之间如何有过团队操练。

所以,如果崔钧教条的让麾下以横队冲锋,那最后的结果就是,冲着冲着,队伍之间的空隙就会越来越大,那就无法对对面泰山军的方阵形成有效的冲击了。

正是对自己麾下军力情况有了解,崔钧才决定布出这样的锥形阵。

他早已下令之后冲击的时候,各部都缓慢策马,直到距离泰山贼百步的时候才加速。

而这个过程中,后面各排的骑吏就要在行进中向左右散开,等撞击泰山贼的时候,正好以一个横阵冲击。

从纵队展开为横队,这些是幽州突骑的必备训练,自然不在话下。

甚至,崔钧这个锥形阵还有其他说道。

为什么他不直接以每排人数相等的纵队冲锋呢?而是要布置出一个前后差两人的梯队呢?

因为崔钧在观阵后,发现对面的泰山军是一个百人宽度的大阵,幽州突骑在冲击后,其前方几排的骑吏必然会被左右夹击。

所以崔钧在每一阵后的左右,就多布置了一骑,专门用来保护前排的侧面,而自己也会被后排的保护。

之所以又只布置了六排这样的梯队,就是因为后面的骑军会在冲锋中演变成横阵,自然也就不需要侧面的保护了。

但不管怎么说,最前排的五人都是最危险的。

所以崔钧也专门调了军中有数的五名勇士作为排头。

他们分别是:上谷阎柔、右北平单经、辽西王门、渔阳李忠、广阳田悦。

他们当中每一个都是所部的勇士,他们可能在内地是无名之辈,但只有边塞的胡人们知道这几人的恐怖。

从阵型的排列到整个兵力人员的调度,崔钧的能力都展现无疑,可以称得上是一等一的战术大师了。

就这样,崔钧自觉得做到了能做的,他迟疑了一下,终究是吹响了手上的号角,而后面十名扈兵也跟着吹响了。

沉闷的号角响在幽州突骑的心间,他们除了祈祷,只能凭着本能开始夹马上前。

“踏~踏~”

数千只蹄子砸在地面上,就在这夕阳西下的时候,可能距离落日就只有两刻,幽州突骑终究是踏上了冲锋路。

这是一场千人精骑和三千五百马步精锐的对攻。

幽州突骑并没有直接攻泰山贼的正面,因为贼的正面早已躺满了代北武人的尸体,所以幽州突骑选择从西南面斜着插入。

距离一点点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