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刘家兄弟(2 / 3)

头狗子们叫唤。

打猎的狗都聪明,不招人烦,家里进来人,狗子们也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陌生人进门,狗子会拼了命的叫唤,要是熟悉些的,叫声会有所不同。

若是特别熟,比如像陈维国、王建设等人来,狗子们多数会哽唧哽唧的叫唤。

几条大狗在外面叫,屋里的小老虎花花还有俩小狗招财和旺福,也听见了动静。

俩小狗的名字,是陈峰和盛希泰俩人商议着给起的。

俩狗崽是二郎神的种,长得也随二郎神一身花点儿,原本大家都说,顺着花豹往下起,可以叫花龙、花狼之类的名字。

可盛希泰跟陈峰都嫌这么叫太土了,他俩非得给起名招财和旺福。

盛家人一听,这俩名字虽然不像打猎的狗名字那么威武,但寓意挺好,索性也就倚着俩小的了。

就这样,俩小狗有了不一样的名字。

招财和旺福听见动静,从窝里站起来,朝着外头汪叽汪叽的叫。

只不过狗子还小,那声音奶呼呼的,根本没有威慑力。

至于花花,它又不是看家护院的狗子,才不管这些呢。

趴在花筐里面,继续闭着眼睛,大尾巴还一甩一甩的。

外头的狗子们在哽唧,而且还有点儿急切的意思,张淑珍一听就知道,这是熟人。

于是穿鞋下地出去看,刚一推开屋门,就见到刘玉江刘玉河哥俩。

“呦,你们哥俩咋过来了?今天不忙了啊?快进屋,外头冷。”张淑珍十分热情的招呼刘家兄弟进门。

“这不是落雪了么?没啥事儿,就过来坐坐,找我叔还有希平唠会儿。

咋地?都没在家啊?”刘家兄弟笑呵呵的迈步进屋,顺便把扛着的东西放在了地上。

“婶儿,这是咱自家打的黄豆、小豆、粘苞米、粘高粱,还有大黄米。

婶子得空了包点儿粘火勺,给家里弟弟妹妹们吃。”

林场工人有工资,有福利待遇,各方面都比农业队强。

但是有一样比不得庄稼院的农民,就是这个吃饭上头。

像大碱场的社员,除了种大队的地挣工分,秋天分粮食之外,各家各户都有自留地,还可以捡小片儿荒。

大田地里种苞米豆子高粱,自留地和小片儿荒就种点儿粘苞米、粘谷子、粘高粱、小豆、豌豆等杂粮杂豆。

不管啥,勤劳朴实的庄户媳妇,都能收拾了做成各色吃食,丰富饭桌。

比如夏天包粘耗子、冬天烙粘火勺、蒸粘豆包等等,换着花样儿做,家里人都爱吃。

与之相比,林场人家的饭桌上,就相对单调了些。

没办法啊,林场不允许个人种地,各家只有那么点儿菜园子,连菜都不够吃,冬储菜还得从农业队买呢,上哪儿种各样杂粮杂豆去?

“哎呀,你看看,你们来就来呗,咋还拿这么多东西呢?”

张淑珍一看,这哥俩也太实在了,扎口的两个面袋子,得不少东西呢。

“婶子,今年这年景儿不错,地里粮食都长的可好了。

俺家自留地、小片儿荒多,打了不少粮呢。你就放心吃,不够了回头我再给你拿。”

刘玉江笑呵呵的解释道。两家相处的好,就跟自家人一样,没必要计较那么多。

“哎?我叔和希平呢?这下雪天,他们还上班啊?”

刘玉江往屋里看了眼,没见到盛连成和盛希平,便随口问了句。

“哦,刚才让场里叫去开会了。

这不是马上就要冬运生产了么?开会安排今年的生产任务呢,一会儿就回来了。你俩先进屋坐。”

张淑珍看了眼墙上的钟,盛家爷俩被叫去开会快俩点儿了。

刚才林场大喇叭还喊呢,估计这会儿差不多该回来了。

张淑珍这边话音刚落,外头狗子们又哽唧起来。

这次的动静比刚才刘家兄弟进门更热切,不用猜也知道,这肯定是盛家爷俩回来了。

“你爷俩快点儿,玉江、玉河兄弟俩来了,还给咱家送来两袋子粘苞米、粘高粱、小豆啥的呢。”

张淑珍急忙转身,推开门招呼盛连成父子快点儿进屋,别在那儿逗狗玩。

“我大哥他们来了?”盛希平一愣,也顾不上哄狗子了,急忙迈步进屋。

“呦,大哥、二哥,你俩这一秋天都没见着影儿,这是忙活差不多了?”

老话说三春不及一秋忙。

大碱场那头不光种地,还种棒槌,一到秋天两头忙,又得收庄稼,又得起参做货、栽棒槌,可比普通农业队忙多了。

刘玉江现在是碱场大队的书记,刘玉河是治保组长兼民兵排长,哥俩这一秋天忙的脚打后脑勺。

盛希平这头也没闲着,哥仨可不是好久没见这面了怎么?

“嗯呢,一落雪啊,就没那么多活了,接下来也就是捡点儿参地用的木料,割条子打帘子啥的,这些活儿不着急,开春干就行。

这不是好久没过来看看叔和婶子了么?赶上刚落雪没啥活,就过来坐坐。”

刘玉江笑呵呵的站起来,跟盛连成打招呼,然后众人一起坐下。

盛家爷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