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5章 彭王诚挚,可嘉可赞(2 / 2)

不是轻易之事。

“如此,末将告退。”丘贞沐和燕涛赶紧拱手,神色有些慌张的想要回去重新审视自己。

如何治理地方,李绚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布置给他们。

三个月过去了,该请教别人,请教别人,该自己思索自己思索,总有结果。

……

看着丘贞沐和燕涛离开,李绚忍不住的笑了。

随后他摇摇头,治理地方不仅是他们的问题,也是李绚的问题。

如今吐蕃平定,直接划出十五州,虽然其中有不少人都是由军中诸将担任,但也有少半来自其他地方。

更别说,还有大量的县令,参军等等,更是眼花缭乱。

这些人有的世家子弟,有的是优秀寒门,有的出身宗室,有的则是外戚韦家。

有的是世家触手,有的是武后眼线。

也不知道谁会在什么时候怎么做。

眼下倒也还好,李绚能够控制得了局面,可是将来呢?

一旦将来长安事变,这些人,有几个会听李绚的话,有几个会在关键时刻反叛李绚,甚至挟持他投校武后。

不仅如此,哪怕是在军中,皇帝也已经在无声无息之间,将他手下的大军分散在东南西北各个角落。

西域大雪山,南邻天竺,东向五诏,东北还有昌都。

李绚手上能够用来拱卫逻些的军力不过万余罢了。

可即便是如此,在逻些也还有张大安,邢文伟,程处政这些人掣肘,在关键时刻,李绚真正能够调动的兵力究竟有多少,都是他需要考虑的地方。

对外统合人心,调用兵力,闲置异党,对外迷惑朝堂,准备军需,都是他在未来一年内需要做的事情。

做不到这些,李绚这个右卫大将军,不过是个笑话罢了。

而在此之间,李绚首先需要做的,是明日的陛辞。

今时不同往日,往日有吐蕃作为威胁,前线最不至于没了李绚不行,但轻易调动他不得。

但是如今,吐蕃已经平定,就算是暂时调走李绚,短时间内吐蕃也不至于出问题。

甚至只要皇帝狠心一些,将狄仁杰,陆元方这些人派往吐蕃,都能解决问题。

所以李绚如何治理吐蕃,如何将吐蕃化为真正的大唐边州,是意志清醒的皇帝,还有朝堂诸臣需要考虑的问题。

李绚沉沉的叹了一口气,他在嵩山一个多月,思考的,除了皇帝的事情,就是日后蕃州的治理。

说到底,他终究是逻些道安抚使,逻些道行军总管,蕃州都护,蕃州刺史。

大义在手,军权在手,主动权在手。

皇帝和武后虽然在蕃州安插了不少人,但李绚只要小心经营,就能够将所有的一切全部掌握手中。

剩下的,便是安心等待大变。

李绚目光抬起,脑海中突然出现了皇帝的身影。

李绚轻叹一声:“陛下啊!”

人心幽微,今日信任,明日呢。

……

紫宸殿前,金阶之下,李绚一身紫色蟒袍,迈步走上金阶。

在他的身后包括右领军卫将军黑齿常之,左骁卫大将军史暕等十三位军政刺史,有序的一起进入紫宸殿。

紫宸殿中,皇帝和武后高坐其上。

李显站于金阶之上,相王李旦不见声音。

两侧刘仁轨,薛元超,刘审礼,裴炎,李义琰,崔知温,裴炎等七位宰相,还有窦玄德,崔知悌,欧阳通,段宝玄,黄仁素等五位尚书,其他寺卿侍郎,御史大夫崔谧,御史中丞骞味道,户部度支郎中狄仁杰,侍御史姚崇等人,俱都在列。

两侧的帷帐之后,不知道多少舍人记录,不知道多少殿中侍御史审视。

李绚带着众人进入大殿,面色肃然的走到殿中,然后齐齐沉沉叩拜:“臣,逻些道安抚大使,逻些道行军总管,彭王绚,率众将,拜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平身吧。”李治摆摆手,笑着看向李绚,说道:“不其然已经三月有余,本来应该让彭王多休息十日,但京中事多,朕也就不讲究那么许多了。”

李绚起身,然后沉沉躬身道:“为陛下竭诚效力,乃是臣子的本分,更何况臣所为之事,都是臣等本职,前后效死,肝脑涂地,亦心甘情愿。”

“呵呵!”李治顿时忍不住的笑了起来,随后看向左右两侧道:“看清楚了吗,这就是彭王,理政能力如何不说,这……这份诚挚之心,还是非常可嘉的。”

殿中群臣不由得低笑起来,不过就在他们看向李绚的时候,就见李绚一脸肃穆的拱手向前,神色十分真挚。

就好像他说的话是真的一样,就好像他是真的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一样。

众臣的笑声慢慢的缓了下来。

直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