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4章 正旦大朝,宰相致仕(2 / 3)

上都比李绚强。

但是如今,一篇《汉论》,一首《游子吟》,一写忠,一言孝,已经将李绚在文坛的地位高高的顶了上去。

加上他所立的战功,诸般影响之下,他已经成为了大唐政坛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

如果他不是宗室,那么说不得宰相之位,也有他的一份。

紧紧张张的悉索声突然从右后传来,李绚下意识的朝着右后看了一眼,然后就看到贺知章,陈子昂,毕构,卢藏用等十几人站在队列侧后,神色尽管平静,但依旧能够看出紧张。

李绚对着他们温和的点点头。

十几人同时对着李绚躬身,神态缓和下来不少。

看到这一幕的朝臣不由得沉吟了下来,他们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眼前这些人,正是不久之前,参加过《切韵》编修的。

他们今日出现在这里,除了是因为每年正旦大朝会,都会有一批耆老和年轻士子参与外,还是因为他们今日将会因参与编修《切韵》而受到皇帝的奖赏。

李绚同样也是《切韵》的编注者之一,除了太子,薛元超,姚令璋之后,李绚便是其中作用最重要的人。

贺知章,陈子昂,毕构,卢藏用等人,几乎全部都是他找来的。

一部《切韵》,已经让李绚在朝堂的力量,通过贺知章,陈子昂,毕构,卢藏用这些人延伸了开来。

真正懂得文坛影响的人都清楚,一部著作能够给人带来多大的政治收益。

这些东西,如今正逐渐的在李绚身上显现出来。

“吱呀”一声,宫门打开,所有人的思绪被打断,就听内侍高呼:“调露二年,正月初一,皇帝早朝,群臣朝贺……”

……

太极殿中,皇帝穿一身黑色金边九龙九章衮龙袍,头戴白玉十二旒,面色肃然的坐在御榻之上。

一身黑色凤袍的武后,随着在皇帝旁边坐下。

九蟒九章弁服的李显,头戴黑色三梁冠,肃然站在台阶第一阶梯之上。

下面是相王李旦。

大殿之中,一身紫色蟒袍的李绚,站在群臣右侧第二排,诸王的位置之中。

手捧象牙笏,神色无比肃然。

御阶之上的身影,每过几年都会少上一个,李弘,李贤,如今只剩下了李显,李旦。

让人不免去想,那么几年之后……

就在这时,一名内侍省典议向前站出,高声喊道:“众臣行礼,趋。”

李绚立刻跟随群臣,整齐的向前半步,脸色肃然的单膝跪在地上。

脱去鞋舄,解下佩剑。

最后双膝跪倒在地,大礼跪拜,齐声高呼:“臣等拜见陛下,恭祝陛下万寿无疆。”

内侍省典议肃然高呼:“兴!”

“谢陛下!”众臣起身站立,双目低垂。

神态有些苍老的侍中赵仁本,脚步稳健的从群臣之上走出,站立大殿之中,躬身道:“臣,侍中,赵仁本启奏,仪凤四年,调露元年,风调雨顺,百姓安乐,臣以天下臣民,启祝陛下万寿无疆。”

皇帝高坐其上,平静的点头,心思幽微,缓缓开口:“……”

……

大朝的礼仪,继续一项项的进行。

侍中承奏,皇帝宣制,群臣恭贺,千牛舞庆,诸州献瑞,诸蕃进贡。

突厥,大食,波斯,天竺,吐蕃,新罗,倭国,龟兹,疏勒,琉球、等共四十余国国使,俱都献上贵重礼品,诚敬降服。

“启奏陛下,贺献瑞讫,大礼已毕!”

赵仁本再度跪拜在大殿中央,手里捧着奏章记载着今日大朝一切详情。

御座之上,皇帝微微点头,抬手道:“兴!”

赵仁本站起,然后躬身退入了众臣之中。

皇帝抬头看向殿中群臣,微微笑道:“去岁一年,有赖群臣奋祚,国运日盛,朕不胜感激,但也有老臣致仕,颇为唏嘘,多年辛苦,今日终了,朕感念万分,今日亦有封赏。”

皇帝摆摆手,王福来手捧圣旨上前,来到了李显身前。

李显稍微诧异,但没有犹豫,转身看向皇帝,拱手行礼,然后接过圣旨,走下台阶。

站立大殿之中,李显展开诏书,高声念道:“惟调露二年,岁次庚辰,正月戊寅,朔初一日癸巳,皇帝若曰:

於戏!

方藉嘉猷,养老乞言,实怀虚想。

七十致仕,本为常人。

至若吕尚以期颐佐周,张苍以华皓相汉,高才命世,不拘恒礼,迟得此心,留情规训。

尚书右仆射,道城郡公戴至德。

公,年既耆旧,筋力难烦,今勒所司,敬蠲朝集。

多年辛劳,今授道国公之爵,实封三百户。

如有大事,须共谋谟,别遣侍臣,就第询访。”

“臣多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寿无疆。”戴至德缓缓的走了出来,对着皇帝沉沉跪拜。

李显轻叹一声,又拿起一封诏书,继续开口:“惟调露二年,岁次庚辰,正月戊寅,朔初一日癸巳,皇帝若曰:

於戏!

……

户部尚书,平恩县男许圉师……授平恩县伯,实封一百户。

如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