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以先祖之名,行攻讦之事(2 / 3)

多少人在看着李绚和狄仁杰,还有武承嗣和李敬业他们四人对面。

再加上从一开始,李敬业的声音就不低,很多人都关注了过来。

李绚和狄仁杰开口,更是几乎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牵涉了过来。

昭陵起火案的根底怎样,在座稍有头脑之人,就能知道清楚。

但被李敬业,李绚和狄仁杰这么一说,好像是无比凝重一样。

不只如此,当李绚和狄仁杰说完之后,众人的目光全部都落在了李敬业和武承嗣的身上。

这事可没有那么简单。

能在李旦大婚之前,就来相王府帮忙的,几乎都是朝中元勋贵族家的子弟。

不敢说全部,但几乎有一半人家,都有父祖陪葬在昭陵。

李绚和狄仁杰的恳求,说是在对着李敬业和武承嗣,但却是对着他们所有人。

一旦狄仁杰那边有真凭实据,上奏弹劾,所有人都要上本支持。

以先祖之名,行攻讦之事。

站在李绚和狄仁杰对面,李敬业瞬间就感觉无数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

这一刻,李敬业倒还没察觉到多少不对劲的地方。

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情背后针对的是北门学士刘祎之。

听到李绚和狄仁杰这么说,李敬业很快拱手道:“二位放心,此事敬业必定全力以赴。”

看到李敬业还要说什么,李绚赶紧打断,说道:“如此就不打扰二位了,过几日相王大婚,若是有空,你我当一起多喝几杯。”

李敬业顿时就反应了过来,赶紧拱手道:“应当如此,应当如此。”

他心里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差一点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将那件事情说了出来。

李敬业的那件案子,李绚参与的最多,朝中定论,李绚的话语权很重。

不止如此,李敬业想要图谋转变,也需要从李绚身上打开破口、

现在没有机会,那么就再等等,反正相王大婚也没有几日。

看着李绚和狄仁杰拱手离开,李敬业转头看向武承嗣说道:“武兄,我们一起去见殿下吧。”

“好!”武承嗣点头,但神色之间却多少有些不安。

他和李绚接触的时间久了,两人都曾数次在武后和皇帝面前给对方下眼药,但最后吃亏的多是武承嗣。

李绚并不好惹,刚才的那一幕,虽然是李敬业在表演孝道,但实际如何还真不知晓。

……

大院侧畔的厢房之中,两双眼睛将刚才所有的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明崇俨转过看向刘祎之,语气凝重的问道:“希美兄,你实说,你有没有什么地方没有清理干净的?”

刘祎之一愣,随即震惊的反问:“真人,伱的意思是说,我已经被狄怀英盯上了?”

“具体如何,还需要回去查一下密卫的档案,但看南昌王和狄仁杰刚才那副样子,应该是抓住什么了。”明崇俨神色严肃,他对李绚和狄仁杰都有着足够的了解。

虽然李绚八月回京的时候,明崇俨还在敦煌,但一个“朕之魏征”,一个“朕之霍去病”,就这九个字足够让任何人提心吊胆,哪怕是论钦陵当面,也要小心再三。

刘祎之做的那些事情,明崇俨听说之后,直骂愚蠢。

这件事,看起来的确是以小凶险,获得了极大的收益,但后患也极大。

看起来不过是利用一点昭陵的威望,但深究起来,这却是在利用皇帝的孝心。

大唐皇室虽然多有风雨,但对外,依旧是以孝治国。

高祖皇帝退位太上皇九年,虽然没有了权利,但太宗皇帝尊敬犹在,很多大型典礼都会让高祖皇帝居于上首。

虽然这是太宗皇帝在玄武门之变后,心中的自责和不安,但这种自责和不安在百姓眼里就是孝道。

高祖皇帝最后以七十岁高龄病故,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献陵。

李治在上元元年八月,更是改谥李渊为神尧皇帝,足见其孝。

不止如此,当然太宗皇帝病重,李治就一直伺候在侧,吮血喂药,伺候至极,实乃天下孝心典范。

故太子李弘,更是谥号孝敬皇帝,由此足见皇家对孝字之重。

昭陵起火,皇帝大发雷霆,如果不是后来狄仁杰求情,权善才这个左威卫大将军,早就被免去一切官职,发往昭陵扫墓三年了。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刑部侍郎崔升案发,户部郎中刘齐,侍御史谭宁,吏部郎中周期春等人一同被严厉治罪的原因,而如今,狄仁杰盯上了真正的罪魁祸首刘祎之。

由此可想而知,一旦让皇帝真的弄清楚这里面的真相,刘祎之的下场,恐怕比其他任何人都要更加悲惨。

关键是此案,一旦爆发,必然会牵连到所有的北门学士,甚至牵连到武后。

如此不择手段,如何分宰相之权。

“当年魏相曾经有言,开国之臣,但凡有一技之长即可用之,不必考虑其品德,而治世之臣,则要品才兼优方可。”

明崇俨抬头看向刘祎之,沉声说道:“希美兄,你应当明白,一旦出事后果如何。”

魏征,字玄成,太宗时期,因多次指出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