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六品(2 / 4)

仙寥 中原五百 2549 字 1个月前

咚咚!

敲门声响起。

周清在大桑树上看见是林小姐过来,她刚出声,周清到了门前,开门。

院子里,一个锦盒,里面躺着两株五品叶山参。

经过林小姐解释,周清知晓了五品叶山参的来历。他的气血丹卖给了太和派的道士。

太和派建立在太和山,乃是道门一脉,在隔壁西江省颇有势力。

现在朝廷废路为省,设置巡抚为一把手,布政使为二把手。科举方面,布政使掌管一省的童子试,能开除生员的学籍。

而往后巡抚为乡试主考官,布政使为副主考。

宋河如今是天南省巡抚。

布政使之位,目前暂时由原本的安抚使王珣代理,但朝廷有风声传出,要调王珣入京,将在天南省选出一个能臣干吏来担任布政使,配合宋河进行剿匪,并如数缴纳财赋给朝廷。

近些年,天灾人祸不断。

大周朝廷已经立国一百五十年,朝廷的架子还在,实则对地方的掌控是逐渐力不从心了,放权是大势所趋。

周清熟读历史,前世立国一百五十年的王朝不多。西汉在这时候出现了王莽篡位、绿林赤眉,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宋朝出现靖康之变,明清分别是嘉靖乾隆时期,王朝由盛转衰。

大周朝廷的架构更像是宋明清混合体。

按照历史周期律,大抵也来到了衰落时期,运气好,出现一个张居正之类的人物,能延续几十年王朝气运,运气不好,恐有太平天国黄巾起义之类的大规模造反事件出现。

即使宋朝,到了立国一百五十年,也有方腊这样的大规模起义。

王朝衰落,宗教会因此大兴。

如江州城外的金光寺,在这些年,实则一步步来到鼎盛。

金光寺的势力盘根错节,关系复杂,张家某种意义上是金光寺向外部延伸的枝干之一。

太和派在西江省的地位与金光寺类似。

金光寺几次对周清示好,除了想要化解仇恨外,同样是想周清与他们合作,取代以前张家的地位,成为他们伸手向俗世的新代言人。

显然周清并不买账。

“这么说十颗气血丹,都给了太和派?”

林小姐点点头,“一株五品叶人参是太和派用来买气血丹的,另一株是定金。”

“定金?”

林小姐:“他们想请你替他们炼制一种丹药,如果成功的话,太和派愿意拿出一株六品叶人参给你。若是不成功,这株五品叶人参他们也不收回。”

周清不禁好奇,“他们知道我是谁?”

林小姐:“嗯,太和派是名门正教,我觉得将事情说清楚,比较好。若是藏藏匿匿,反而惹人觊觎。”

气血丹对练武有帮助,容易引起江湖门派的窥伺。

可是气血丹的源头若是天南省的解元,那么除非铁了心要造反,否则谁也不会因为这事找麻烦过来。

毕竟杀官等于造反,乃是朝廷严厉打击的对象。举人已然是官身,只是没有实职而已,更何况还是解元。

周清于是问了林小姐具体细节。

太和派想请周清炼制一种叫做“补心丹”的丹药。

他们研究过周清炼制气血丹的手法,认为周清炼丹的造诣,比太和派其他人要厉害。

炼丹是十分耗神的事,如果精神力不够强大,稍微一点失误,就可能前功尽弃。

至于六品叶人参,太和派是有小半株的。这是皇帝所赐。

因为当今天子好道炼丹,太和派的一位道长,受过赏赐。

只是到底是天子所赐,如果事成,双方是不能透露出去的,即使透露出去也不会认账。

说到底人参是消耗品,太和派只要咬死是自己用了,即使传出去,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有风险但不大。

而且周清也不可能自找麻烦将事情传出去。

补心丹的炼制,太和派已经失败多次,他们这次也是见到气血丹后,病急乱投医。

能炼制丹药的人,远比练武修道的人稀少。

但凡有些炼丹本事的,都跑去京城求前程了。

太和派显然对此事很看重。

又知道周清身份之后,心里更加有底。

因为林小姐还告诉他们,周清不但是解元公,还是福山道长的师弟。福山道长的大名,太和派同为道门一脉,自然是听过的。

甚至宫观里,有道长拜访过福山,称其医药双绝,若是去京城,必定大有前程。

不过福山一意清修,试图突破虚无缥缈的先天境界。根本不把功名富贵放在眼里。

周清了解事情始末之后,对于去太和派炼丹仍是有一点疑虑。

林小姐倒是主动提出解决办法。

“清福宫里便有丹房,诸事皆备,如果他们有诚意,不如派人来清福宫,将所备材料丹方奉上,他们的人可以在旁边等候炼丹完成即可。”

周清微微点头,“便照这样做,你问他们愿不愿意答应,若是不答应,我再考虑考虑。”

若是一整株六品叶人参,周清自是大为心动,仅是小半株,他终归有些心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