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家他是专业的。(2 / 3)

迈后昏庸了许多,当时跟随他打天下的大臣死的死,废弃的废弃,他凭着小心才活到现在。

结果现在天幕又说了这样的事……,这不是要他的命吗?

另一边。

深受杨广宠信的张衡看到天幕后的反应也没比杨素好多少,他又惊又怕,又气又怒,这破天幕真是害死他了,以圣人的昏庸猜疑,他们这回必死无疑。

张衡不想死,他想活着,所以惊恐交织下他恶从胆边生:要不,反了吧?反了圣人,拥立太子继位。

只有这样他们才有一丝活路。

张衡越想越觉得是这样,他的眉眼也渐渐坚定了起来,他马上叫来了人去联系太子。

&

【有关杨坚真实的死法现在我们已经不知道了,或许将来的一天随着科技的发展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吧。杨坚死后,杨广如愿的上位了,我想他那时应该是开心的,太好了啊,终于不要再伪装了啊,装了这么些年,真是憋死他了。

但幸好,现在他终于等到了他当家做主的日子,从这天起杨广就恢复了本性,他尽情的吃,放开了玩,开始了他败家的历程。

杨广有多败家呢?

要知道他有多能败得先知道杨坚给他留了多少家业说起,杨坚前期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

秦。

始皇帝听到这终于来了精神,天幕说了半天这位隋文帝的死法,作为同病相怜的另一位主人公,他听着脑里总不自觉的想起矫诏三人组在他死后买了一堆的咸鱼放在他尸体旁的事,一想起这事他的气就不顺。

一不顺他就想揍胡亥,等手抬起来要叫人传胡亥时才记起来胡亥已经被他赶出咸阳城了,另一罪魁祸首赵高也被他剁成肉酱了,只剩下李斯一个人还在家苦哈哈的闭门思过。

也就是说他没得发泄,始皇帝又放下手。

好在天幕没让他气很久,就开始讲述杨广败家的历程,经历了未来大秦二世而亡,秦始皇对这位败家界的另一位凤雏还是挺感兴趣,到底是怎么个败法天幕才会将他和胡亥相提并论。

不会也跟胡亥一样,败光了六世祖宗的心血,二世而亡吧?

汉朝。

刘彻听到这,马上坐正了身体,招呼左右,“快快,仙人要讲述了,你们听好。”

赶紧聆听仙人的仙训吧,别再揪着我求仙拜神的事不放了。

&

【杨坚上位后,他马上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参考了秦、汉、魏、晋、南朝各朝官制,在这基础上建立了三省六部制,三省也就是内史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其中内史省负责起草中央的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查政令,匡正抚危,尚书省则是负责执行政令。

三省互相独立又互相牵制,共同执行秦汉时期丞相的职责,同时又削弱了丞相的权力,以免丞相权力过大危害皇权。】

隋以前的朝代。

许多皇帝听到这个制度眼睛都一亮,尤其刘彻,一听可以削弱丞相的权力,一下来劲了,这制度真的很不错,他马上记到心里。

&

【同时又在尚书省下设立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分别负责官员的任免选拔,户口赋税,礼仪,军政,刑法,工部营建等方面的事务,六部尚书分掌全国政务。三省六部制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制度,之后一直被各朝沿用直到清朝末年。】

【在中央改革完,杨坚还对地方也进行了改革,隋朝建国之前,地方的官制十分的混乱,且冗官现象十分严重,“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北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

内史王轨指着天幕义愤填膺的对宇文邕说道:“臣早说过普六茹坚貌有反相,陛下还不信,现在天佑我大周,降下神迹预警,陛下不可不早做打算。"

宇文邕垂着手没做声,如果杨坚建国了,那大周呢?他的后代呢?

宋,仁宗时期。

有百姓们听到这,自言自语了一句,“这说的不就是我们吗?”

边上有人呵斥他,“你不要命了,这话也敢说?”

被呵斥的百姓一脸的委屈,可是他觉得他也没说错啊,他前段时间去衙门办儿子的户籍,结果衙门里全是官,光管户籍的就有十来个,他这里人又不多,至于要那么多人管户籍吗?

他进去时,真正做事的只有两个,其他的都坐在那呢,他看的清清楚楚的!

这难道不是仙人所说的“民少官多,十羊九牧”吗?

&

【杨坚上位马上把东汉以来的州,郡,县改为州县二级制,在这中他撤郡五百多个,又合并了许多的州县,裁汰了许多的冗官,节省了中央经费开支,缓解了人们的负担,又提高了行政效率,也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了废郡,他还规定所有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必须由中央的吏部任免,州县的长官三年一换,下属的官员四年一换,且不能连任,本地的人不能在当地担任官员,这样就避免了官员被当地豪族势力把持,从而做出不利于民生的事。要知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