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真给跪了(1 / 5)

“.......”
教室里。
听到徐云口中冒出的这句话。
钱五师以及现场的众多‘诛仙剑’小组成员,顿时齐齐为之一愣。
说出来以后别打他?
这是啥意思?
难道徐云要说的是那种“我不是针对谁但你们都是垃圾”的话?
不过很快。
钱五师便想明白了徐云的意思:
这家伙是怕自己提出来的要求太离谱被人揍呢.....
于是他爽朗一笑,相当大气的一挥手,对徐云说道:
“韩立同志,你不用有负担,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便是。”
“不管是五彩斑斓的黑,还某个零部件放大的同时想要缩小一点都无所谓——做不做得到那是我们项目组的事儿。”
“我之所以请你来做助理,不正是想着你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吗?”
“.......”
听到钱五师这番话。
本就有意表明出内心想法的徐云便也不再迟疑,直接了当的开口道:
“钱主任,您还记得我们刚才在外头聊到的乘波体技术吗?”
钱五师点了点头:
“当然记得。”
徐云则用手指做了个从上到下的自由落体动作,又说道:
“按照最初的设计,‘诛仙剑’导弹从三万米高空落下后,下落速度很快就会接近音速,并且一直会和迎面而来的空气发生撞击。”
“空气在前方堆积和压缩,导致温度升高,把动能变成热量带走。”
“同时导弹前后的气压差会产生空气阻力,给弹体一个逆向的加速度,也就是所谓的过载。”
听到徐云抛出的这句话。
钱五师再次微微点了点头。
众所周知。
气体压缩是导弹以及飞行器常见的一种情况,它会导致过载和加热的出现——摩擦反而是次要因素。
飞行器的过载越大。
就说明前方的气压越大,压缩越剧烈,产生的热量也会越强。
接着徐云顿了顿,继续解释道:
“除此以外,高空的大气密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因素。”
“有大气密度在,‘地心引力始终大于导弹绕地旋转所需的向心力’这句话是可以实现的。”
“基于以上几点,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就是......”
“我们能不能设计出一种弹体,在一定发射角度的配合下,让它在整个飞行途中完成一种类似【?】的、从高到低的运行轨迹呢?”
“整个转向过程全程通过气动结构完成,如此一来,我们只要准备最后冲刺阶段需要的横向推进剂就行了。”
“?!”
听到徐云的这番话。
一旁的钱五师顿时一愣,现场的其他人也陷入了沉默。
过了片刻。
钱五师胸口起伏了几下,整个人的呼吸频率......
骤然急促了起来。
似乎......
有门儿?
要知道。
根据钱五师等人最初的设计,导弹的下落步骤是这样的:
从诛仙剑阵平台离开后,先进行一段自由落体。
这段自由落体大概有一万多米,随便举个数值吧,比方说从三万米到两万米这个区间——U2则在1.8万米甚至更低的高度执行拍照任务。
等双方的竖直高度差在一两千米的时候。
导弹的气舵等设计开始起效。
推进剂燃烧产生横向动能,通过侧推开始让导弹转向。
最后超宽带近炸引信开始工作,引导导弹命中U2。
在整个过程中。
导弹的转向近似可以看成是一个类似【L】的形状。
但另一方面。
想让高速下落的导弹拐弯,这里需要的推力其实是很强的。
而推力的实质,就是消耗燃烧室内的推进剂。
拐弯所需要的推进剂之多,甚至要远远超过直线加速的消耗。(doi:10.13675/j.ki.tjjs.2203015)
但如果能够利用气动结构让导弹自行完成转向......
那么这部分的推进剂就有可能省略了。
如此一来。
整个燃烧室的体积,一下子可以缩短半数以上!
什么?
你问为什么不直接斜45°发射?
当然是因为斜45°发射需要一直用推进剂让导弹保持一个斜向下的姿态,这种做法消耗的推进剂甚至要比L型更多。
看着陷入沉思的钱五师。
一旁的徐云则轻轻缩了缩脖子。
应该不会被打吧.....
毕竟他也不知道这个方案是否具备可行性。
他提及的这个方案的最初灵感,其实来自后世嫦娥五号回归时使用的技术。
也就是当年曾经上过热搜的那个【太空打水漂】。
当然了。
这个打水漂技术的真正称呼,其实是“跳跃式再入”,属于一个非常精细的操作。
这是半弹道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