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第 115 章(1 / 2)

到了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也是佑宁和施瑾瑜来到两州的第四年年初,京城那边的谣言已经传得越来越不像话了,甚至还有人觉得那月妃就是个狐狸精,来祸乱奉朝的。

佑呈重罚了几个流传此话的人,但这谣言依旧没收敛。

佑呈的本事还不足以面对这些事情,他经验没有这么足够,而且一碰到女主角的事情就开始自动降智了。

前世佑宁帮佑呈干了好几年,不像现在的佑宁,第一年后就选择带着施瑾瑜回到封邑,这一世佑呈自然没有那么顺风顺水。但是比起前世,佑呈也成长了很多,但再成长面对没经历过的事情更加会手忙脚乱。

他甚至年轻到不知道怎么去应对流言蜚语,没有人教导的情况下,更是满头乱包。

不过这一切倒是和远在两州的佑宁、施瑾瑜毫无关系,不仅和她们没关系,和两州的老百姓也没有关系。

他们只知道新的一年又来了,天上下点小雪,那都是瑞雪兆丰年。就算下得大点也不碍事,现在家家的房子都有了不少改观,也不是黄泥土混稻草墙了。官府有个砖窑,那里面出的砖头又便宜又好用,村里面也有人在砖窑里上班,每个人都说砖窑的砖头好。

等到有人尝了鲜先造了房,村里人去他们家看那砖头垒起来的房子……嚯,当真是气派,连村里那富户也没这般气派的。便一个个效仿起来,攒钱也给自己家改头换面。

还有河沿岸造起来不少厂子,还说有什么员工宿舍。那宿舍里面铺了地道,里面好像通了什么暖气,他们这些平头老百姓也整不明白,只听那些当官的说这是沼气池发的热,总之就是冬天不用烧炭也能暖和。

现在两州的厂子多,老百姓赚的钱也多,去厂子里做活还有免费的好屋子住。

不少佃户都跑去厂子里干活了,地都没人种。乡里乡间的庄主们着了急,但是他们哪能和厂子抢人?最后还是官府来人,说租他们的田,派了专门的人过来,统一种田,倒是比原来的佃户种得更好。

这年过得家家户户都舒服,连吃肉的次数都比以前多了。以前逢年过节也才割二两肉回来尝尝味道,如今两个多月就能吃一回肉。不过吃的大多是羊肉,不好好处理会有膻味。

这年下大家更是感恩长公主,没事啊就给家里长公主的长生牌上两炷香,就希望长公主长命百岁,好永远庇护他们。

这半年来还有不少从其他州府来的老百姓,跟他们本地人比起来各个瘦骨嶙峋,看着都可怜。就连往来商人还有说京城那边如今也是腥风血雨,尤其是说那皇帝宠爱的月妃其实是狐狸变得,真真听着都让人害怕。

就连安城的茶馆内,都时不时有人在那小声谈论:

“难怪曾经看上了长公主的狐狸皮子,我看呐,指不定心里多恨咱们长公主呢。”

“嗐,你要是这么说,那长公主岂不是危险了!”

“咱这两州天高皇帝远的,想来也不能拿长公主怎么样。若是当真、当真敢来对咱们长公主动手,我就、我就……”

“你待如何啊?”

“只要乡里照顾好我妻儿,我便为了长公主拼了!长公主给咱们一口饭吃,可不能对不起长公主!”

“唉,可惜长公主是女儿身,要不然哪里轮得到……”

“嘘!说什么呢,你不要命了啊!”

这些平头老百姓怕是想不到,他们谈论的长公主正和自己驸马,在他们楼上包间里坐着。

长公主取下了帷帽放在一边,开了春,天气渐渐暖和起来,身上穿得也薄了不少。施瑾瑜坐在她旁边,给她沏茶水。

这间茶馆实际上的拥有者就是施瑾瑜,也是非常重要的情报来源之一。这里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谈天说地中就有很多情报泄露出来。

同时这间茶馆还是一个对外输出的舆论话筒,茶馆里面说书的老先生每日说的话本内容都由施瑾瑜管辖下的机构负责提供,保证大家听到的都是长公主想让大家听到的。

今日讲得一出,就是翻版的《穆桂英挂帅》,还是长公主提供的点子。

那老先生说书的功力极好,抑扬顿挫说得大家如临其境,待到精彩地方老先生一拍惊堂木,说一句:“只待下回分解!”让听客们纷纷拍起手来说着“好”。

等到老先生下场,又空了一阵,过后又有一个面带面纱的女子坐在雅间里,弹起了古琴来。那曲音声声入耳,即便是不识音律的普通人家,也能听得如痴如醉。

自从两州取缔勾栏之后,听曲儿的地方就变少了。很多青楼女子还作良家妇,乐意嫁人的便找了心仪的男子结婚生子;不乐意再伺候男人的,也有工厂招女工;甚至于想抱着自己的古琴醉心于技艺的,官方也把她们招纳收做官用。

会来茶馆弹曲子的也不多了,官府给的月例银子够她们好生过日子,偶尔来茶馆做做兼职的,都在少数。

这些娘子现在可无人敢动,那都是在官府挂了号的,是官家的、长公主的人;若是有钱便正儿八经去官府里递交申请,付出银子请乐队班子回家里给演奏几首,若是没钱就偶尔听听官府说的什么公演。但若是敢私下里朝他们伸手,那怕是爪子都要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