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 长久(1 / 3)

女驸马 孟今看 2653 字 6个月前

以一人弹劾百官的场面实在太过震撼,以至于她话都说完了,几乎都少有人能回过神。

死一样的寂静后,终于有朝臣反应过来,朝堂上顿时哗啦啦跪倒了一地。

这些人哭喊着,此起彼伏地磕头喊冤。

还有些不在场的、同样被弹劾到了的小官,大多是家中有些背景的。

秋澈一动不动,仿佛看不见这滑稽的场面一般。

李式人都麻了,怒斥了一句,让他们安静些,随即又头疼地回过神,问秋澈:“秋爱卿,朕问的是普阳水患,你这怎的突然……”

朝臣们也愤愤道:“就是,此等关键时刻,应当朝野上下齐心协力,先解决水患再说,秋大人却一己私欲——”

“大人此言差矣,”秋澈悠哉悠哉地拱拱手,笑着平静地打断对方,“且不说这些卷宗究竟是我的一己私欲,还是各位大人们的一己私欲……陛下问的是水患,臣答的,自然也是水患的应对之法。”

李式挑了下眉:“哦?”

吴相预感到了什么,眼皮跳了跳,和最前方的太子对视了一眼,却见对方还没意识到事情严重性,反而一脸茫然。

他:“……”

算了,带不动。

秋澈言简意赅道:“微臣听各位大人们商讨许久,不过就是在争论,修水渠费民生和国库一事。”

“臣左思右想,既然大人们都如此赞同修缮水渠,那想必也是为国为民忧心的大义之士,不如从各位大人们手中凑些银子出来,好全了他们一片爱国爱民之心。”

“陛下放心,”秋澈补充道,“这些案件卷宗记录都明确无疑,契纸黑字地写着各位大人做过的事,绝无分毫掺假……也不需要多少银子,大人们都从手心里漏一些出来,聊表心意就可。”

“臣愚见,各位大人,见笑了。”秋澈说着,还十分谦虚地朝周围跪了一片的大臣们点了点头。

大臣们:“……”

李式也回过神来,意识到此时朝野上下大多都是吴如生的势力,这次弹劾,是一个削弱丞相势力的好时机,又能解决普阳水患。

顿时没忍住,拍着龙椅哈哈大笑了一阵:“好啊秋爱卿,好主意!朕以为甚妙!各位爱卿,朕也不对你们以前做过的事斤斤计较,不过就是捐些银两出来……爱卿们没有意见吧?”

朝臣们一个个脸色铁青。

陛下都点头了,还能说有意见吗?

最主要是,秋澈明显是有备而来,在场众人被弹劾的也都确有其事,经不起翻案重查,比起借此被纠缠不休,确实不如捐些银子了事。

这么说起来,倒也不算太亏,毕竟他们以前做了什么事后,拿些银子贿赂其他官员的时候也不少。

这个场面,竟然与他们行贿时微妙地重合在了一起。

只不过这次行贿,银两给的是皇帝,上交的是国库。

还不一定能堵得住其他朝臣的嘴。

而且这不是给不给银子的问题啊,这是这么多人,都在一个人身上栽了个跟头的问题啊!

偏偏他们大多数都是赞同修缮水渠的提议者,秋澈一顶爱国爱民的大帽子扣上来,他们还不得不心知肚明地踩进这个坑。

奸诈!实在奸诈!

众人简直在心里抓耳挠腮,却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低着头接旨了。

太子此时也终于明白过来,秋澈今天闹这一出是为了干什么。

今日之后,恐怕秋澈这个人,又要在群臣的口中变得只可深不可测起来了。

太子看着皇帝满意的神色,正懊恼着,这么简单的方法,自己刚刚怎么没想到?

又听皇帝思忖了片刻,笑着开口道:“如此,普阳水患一事,便如此吩咐下去吧……”

“传旨下去,提出此修缮建议的杨裘杨爱卿,封正五品朝议大夫……”

此话一出,顿时语惊四座。

从七品直接升为正五品,连秋澈当初都没有这个待遇。

皇帝明显是想再培养一位亲信能臣了。

有人欲言又止想要进言,但想到刚刚才被罚过银两,又讪讪地闭了嘴。

皇帝却还没说完,笑着说:“至于秋爱卿,明断秋毫,勤于案牍,又为朕解决了一件心腹大事……就晋为大理寺卿吧。”

又是连晋三级。

从四品大理寺少卿做到正三品大理寺卿,也不过大半个月的时间。

群臣对她的晋升速度,已经几近麻木了。

秋澈目光闪了闪,俯首接旨谢恩。

抬头时,正好见到太子脸色阴沉如水,死死盯着她的方向。

目光交错的一刹那,对方迅速扭过了头,秋澈却也没有错过他眼中的那抹愤恨。

她猜想,大概是自己盛宠太过,惹这位最近备受陛下冷落的太子眼红了。

这也没办法,谁让皇后的事才过去不久,其实朝野私底下也在议论,言语内外不外乎是在猜,太子究竟是不是皇后与人私通生下的野种。

当然,皇帝嫌丢脸不肯验,也不肯提这事,群臣们哪怕议论,也只能在私底下议。

秋澈收回目光,没有将这个小插曲放在心上。

太子是正经的纨绔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