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大中祥符八年榜(2 / 2)

派来的内侍却劝他,暂时忍下这口气。

仔细想想,暂且忍下确实是最好的办法。

如今,另外那两拨人仍然没有开口,并且看他们的态度,哪怕继续施以重刑,估计效果也不大。

这群人是死士!

何谓死士?

连生死都置之度外了,还有什么好恐惧的?

没有拿到实证之前,即便将刺杀的事曝光,顶多也就能清算一下刘美的儿子。

这把火,还烧不到太后身上。

既然没法给太后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打击,此时曝光,的确不是最佳时机。

蔡齐素以刚直闻名,但他也不是那种不知变通的人。

只要官家能够尽快亲政,自己受点委屈,又有什么关系?

别说是受委屈,即便是让他一头撞死在宣德门前,他也不惧。

“七叔,且扶我起来,我要写信。”

听到这话,老仆并没有动手帮忙,而是摆头道。

“郎君,你手上的伤还没好透,怎能动笔?”

“不妨事的。”

说着,蔡齐活动了一下手腕。

“你看,手腕能动,能动便能写。”

“不行。”

老仆依旧摇头,不过他见蔡齐态度坚决,于是便提了一个建议。

“如果郎君真的要动笔,不如便由我来代笔吧。”

蔡齐失孤前,家境尚可,老仆也是读过书的,虽然他的字不算太好,但也是中规中矩。

“七叔,这封信不行,我是写给庞参军的。”

蔡齐口中的庞参军乃是开封府兵曹参军事‘庞籍’,他们两个都是大中祥符八年(1015)的进士,是同年。

那一榜,蔡齐是状元,举进士第一,庞籍虽然只是乙科,但两人的交情却不错。

大中祥符八年这一榜中,有名的可不少。

除了蔡齐和庞籍之外,范仲淹,韩琦的兄长韩琚,前参知政事王化基之子王举正,还有岳阳楼记开篇提到的滕子京,也就是滕宗谅。

这些人,全都是大中祥符八年榜的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