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闲棋(2 / 2)

/br> 不过,眼下还不讲究这个,另外这办公室,多半是上面安排的。

虽然蔡晓光是高干子弟,但他并不是那种讲究排场的人。

因为这样太低级,他的高傲是隐藏在骨子里的。

原剧中一句‘你是建筑工人的儿子,实惠比体面重要’,可谓是将他的傲慢展现的淋漓尽致。

“来,文华叔,秉昆,你们先喝点水。”

蔡晓光亲自给俩人各自泡了一杯茶,自始至终,他的脸上都挂着亲切的笑容。

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他喜欢周蓉,‘秉昆’又是周蓉的弟弟,这孩子,他以前就喜欢,更别说是现在了。

其实,当初收到那封信时,蔡晓光是很意外的。

他是东方重托的办公室副主任,虽然他参加工作的时间不久,但他深知办一个厂子有多不容易。

‘秉昆’打算帮小青山村建厂,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具备挑战性的选择。

起初,他还担心‘秉昆’做不好,所以特地在信里隐晦的劝了劝。

结果,下一封信里,他等到的不是‘秉昆’的退却,而是一份相当成熟的规划。

尽管其中尚未些许不太得当的地方,但对于一个未满十八岁,刚刚下乡的年轻人而言。

这已经是一件殊为不易的事。

有鉴于此,蔡晓光决定帮一帮这位小老弟。

仔细的看过那份规划之后,蔡晓光渐渐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随后,他便拿着这件事问了问他的父亲。

他父亲是老革命了,建国至今,担任过多重不同岗位的职务,工作经验相当丰富。

看到李杰写的那份规划后,蔡父的心中顿时生出了一个念头。

或许,这是一个好机会。

相比于普通人,蔡父要站的更高,他看的自然也就更远。

上山下乡,不止是单纯的口号,也不是单纯的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而催生的政策。

大规模的上山下乡,是由多重因素促成的。

对于这项政策,蔡父有着自己的理解,他比较擅长处理经济问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从这项政策中看出了隐藏的经济问题。

农民,必须要靠种地致富吗?

只怕不尽然。

从农业到工业,再到商业,这或许也是一条脱贫的办法。

于是,蔡父便注意到了这件事,他想尝试一下,看看能否有收获。

当然,这只是一步闲棋。

有意外的收获固然好,哪怕没有,也可以锻炼锻炼儿子。